·设为首页 ·收藏本站
首 页 中心简介 新闻动态 创新协作 理事单位 秦巴药材 成果展示 联系我们
最新动态
当前位置: 首页 > 秦巴药材 -> GAP基地
秦巴药材
大秦岭
研究文献
GAP基地
规范研究
GSP建设

中心动态 更多..
“秦巴山区中药发展协同创..
秦巴山区中药协同创新中心..
“秦巴山区中药发展协同创..
四医大等30成员单位西安结..
开发保护秦巴中药材  33家..
GAP基地
秦巴山区的中草药资源
来源:秦巴中药区域发展协作中心 日期:2012-11-11
秦巴山区的中草药资源
    中医中药是国宝,为我国宝贵的文化经济遗产,对中华民族的繁衍昌盛,有过不可磨灭的贡献。中药是我国的优势产品,以其独特的疗效,已日益为世界所重视,在国际上享有很高的盛誉。近几年来,国外也掀起了“中草药热”,出口量日益增多,对我国外贸出口创汇和国家建设起了重大作用。
    中国的中药发源地在陕西。陕西省中药资源丰富,素有“秦地无闲草”之称。经普查,陕西约有中药材2300多种,占全国60%以上,现挂牌收购的有400多种。全国原实行派购的24种药材,陕西就有22种,都是比较名贵或者紧缺的传统产品,在国内外市场有一定影响。
    中药材资源是陕西的一大优势,其中65%分布于陕南的秦岭和巴山山区,被称为“药材摇篮”。秦巴山区为陕西中药材种类和产量最多的地区,品种多,分布广,贮量大,可与毗邻的全国中药资源品种较多的四川媲美,为古今中外医药学界所重视。这里中药资源十分丰富,共有药用动、植、矿物药材1235种。现在全国常用的500多种药材,陕南秦巴山区出产的就达333种,其中植物药材266种、动物药材55种、矿物药材12种,约占全国常用药材品种的60%以上。全国列为国家名贵中药材34种,陕西产17种,陕南秦巴山区就占15种;国家列入管理的中药材30种,陕西产22种,秦巴山区占21种。在当地山民中流传着这样一首歌谣;“秦巴山,遍地宝,有病不用愁,上山扯把草”。这里产的麝香、杜仲、天麻、五倍子、黄姜子、山茱萸、金银花、党参、当归、黄芪、黄连、细辛、猪苓、蛹虫草、枳壳、鳖甲、蛇等,都是比较名贵或紧缺的地道药材,在国内外市场享有盛誉。因此,有“药材宝库”之称。
    据史料记载,秦巴药材利用源远流长,久已驰名中外。被尊为“医学祖师”的战国时代名医扁鹊入秦行医采药,隐居城固,现在该地有“扁鹊城”、“扁鹊观”遗址和石碑。秦、汉、三国时,这里是著名的古战场,军需药材都采自秦巴山区。由扁鹊的弟子子仪所撰写的我国乃至世界最早的药学专著《申农本草经》中所记载的许多药材,如杜仲、天麻、枳壳、厚朴、雷丸、麝香等,大多主产秦岭、巴山。晋、唐、宋代的医药专著,也多载有陕南秦巴山区产的药材。如《唐本草》、《千金食治》、《食疗本草》、《本草拾遗》、《本草纲目》等,先后记载了秦巴山区特产药物500多种,被一些国家和地区沿弓[,声誉极高。被称为“药王”的唐代名医孙思邈著的《千金要方》,是我国最早的医学分类专著,首创内、外、妇、儿、五官等专科的雏形,对祖国医学发展和秦巴山区药物的开发利用有较大的贡献。
    秦巴山区药材多,质量好,是因为这里有得天独厚的自然地理和气候条件,至今这里还生存着世界其他地方早已灭绝的珍贵动植物。秦巴山区地处我国东部向西部和南部向北部的过渡地带,为南北气候的自然分界线,总面积8.29万平方公里。境内山峦起伏,地貌复杂,气象万千,四方物种交汇。由于多样性的地质地貌,形成各种各样的中小气候条件。从山下到山上具有北亚热带、暖温带、温带、高山苔藓和雪山冰冻等气候类型。加上雨量充沛、无霜期长,有利于动植物的生长繁衍,自然资源极其丰富。

打印本页 | 关闭窗口

 
中心简介 - 新闻动态 - 创新协作 - 理事单位 - 秦巴药材 - 成果展示 - 联系我们 - 管理员入口
版权所有:秦巴山区中药协同创新中心 地址:西安市长乐西路169号 邮政编码:710032
电话:+86-29-84779212   传真:+86-29-84779212 邮箱:qbmei@fmmu.edu.cn 网站地图